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首页 / 正文

重庆交通大学智慧城市学院智能感知与数字孪生团队参加第三届中国数字地球大会和第一届空间信息技术及产业发展大会

日期:2024-06-14作者:编辑:重庆智慧城市学院审核人:何荣波


5月31日-6月2日,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南京大学主办,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SDG中心)、南京大学空间地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联合承办的第三届中国数字地球大会在苏州召开。此次会议设置了数字地球学科前沿论坛、数字地球应用创新论坛、数字地球技术服务论坛,以及数字地球青年发展论坛4个论坛、54个分会场、张贴报告56个,近1200名专家和青年学生参会。

学会名誉主席、SDG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作题为“国际数字地球学会——我国发起并加入国际科学理事会(ISC)的国际科技组织”的大会报告,介绍了学会的发展历程以及SDG中心在数字地球技术领域的应用案例。学会主席亚历山德罗·阿诺尼、迈克尔·梅多斯进行大会致辞。

在特邀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国科学院院士吕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王桥、童小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王劲松,欧洲科学院院士、慕尼黑工业大学讲席教授朱晓香,围绕天地互联的智能遥感卫星与应用、软件新技术发展的战略思考、数字地球与科研范式的变革、中国环境卫星及其应用、月球南极水冰探测遥感选址与分析、卫星大数据的气象实践、地球观测助力应对社会挑战等内容进行报告,并与现场参会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讨论。

重庆交通大学智慧城市学院智能感知与数字孪生团队中的生态遥感科研团队姬翠翠副教授及其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做了口头汇报。在数字地球与旱地分会场,姬翠翠副教授分享了题为《光谱和极化信息融合的稀疏非光和植被覆盖度估算方法》的报告,重点分享了在多源数据融合的干旱区非光和植被覆盖度提取方面的研究进展。团队研究生黄早阳、陈泊宇、吴常彬、杨恒聪在分会场也分别针对自己的研究内容做了口头报告,分会场主持人对同学们所作内容表示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充分展示了重庆交通大学智慧学子的风采。

第三届中国数字地球大会致力于数字技术的改革创新以支撑地球可持续发展,学术氛围浓厚,作为第一个加入国际科学理事会(ISC)的学会组织,为促进我国数字地球科技的进步,推动地球大数据科学技术在重大科学发现与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中贡献力量。

5月26-28日,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主办,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空间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合肥市投资促进局联合承办的第一届空间信息技术及产业发展大会在合肥召开。大会共设置9个议题进行报告和研讨,并举办了“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空间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及“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光电融合技术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仪式,1000余名专家和青年学生参会。

大会共邀请6位专家做大会报告,分别为同济大学童小华院士的《小行星探测测绘遥感与导航定位研究》,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陈军院士《建设实景三维赋能数字中国》,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孙胜利院士《元视觉—复杂科学背景下的空间信息获取技术发展》,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张学军院士《空间光学系统制造及其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吴枫教授《人工智能时代发展大型算力系统的思考》,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付琨研究员《超像素表征模型:多体制遥感卫星智能处理技术进展》。报告具有代表性,展现了本领域的最新进展和优秀成果。

重庆交通大学智慧城市学院智能感知与数字孪生团队研究生邓龙宝在优秀报告专场分享了题为《融合LiDAR点云与单目视觉的可变高目标物高度测量》的报告,针对现有单目测高方法缺乏离地物体高度的问题,介绍了一种融合点云与单目图像实现离地物体高度量测及长时间监测物体高度变化的方法,实现了精确测量可变化高度物体的高度。

第一届空间信息技术及产业发展大会旨在搭建一个高层次的交流平台,邀请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界的精英,共同开展技术交流、产学研讨论和实地调研。大会期望能够汇聚各方智慧,推动空间信息技术及产业的全面发展,为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重庆交通大学智慧城市学院参会师生与相关同行积极交流,听取处于该研究领域前沿的报告,并积极请教。此次会议使参会师生在增长知识与促进友谊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字技术对于地球发展的十足魅力,对于推动学院师生开展智慧城市、数字重庆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