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与国土资源系师资队伍介绍

日期:2024年02月20日


蔡晓禹,男,教授,同济大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日本琦玉工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现任重庆交通大学智慧城市学院院长、山地城市交通系统与安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重庆市青年五四红旗手、重庆市高校优秀人才计划。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测绘学会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交通规划及TOD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建筑业协会智能化工程分会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城市交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山地城市交通系统与安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IEEE、JAT、《中国公路学报》、《公路交通科技》、《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学术期刊审稿专家。长期致力于山地交通治理与运输效能提升领域科技工作,在交通大数据与数字孪生、交通系统运行与安全评价、拥堵演化机理与出行画像、干线热点区域交通监测预警协同管控、智能交通系统研发与工程设计5个方面优势特色显著,面向实战应用场景研发了长大隧道、交通干线、热点区域交通监测预警管控成套关键技术与系统。主持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专项重点项目、重庆市高校优秀人才计划项目、重庆市城市交通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项目等4项;主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庆市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科技创新专项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8项;承担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技术研发咨询项目60余项。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奖、重庆市社会发展奖、重庆市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重庆市优秀工程咨询奖、重庆市建设创新奖、四川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等省部科技奖励11项(第一完成人7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SCI/EI收录论文2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2项、软著20余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交通科技大赛、智能交通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级二等奖2次。

何勇,男,副教授,武汉大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地理空间信息工程专业负责人。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中国GIS协会教育与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农工党重庆市第六届委员会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委员会委员,重庆市规划和测绘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测绘地理信息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项目评审专家(测绘地理信息),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环境规划专家(第一批,环境功能区划) ,重庆市专业职业技能考评员(地理信息员1级),重庆市质量技术服务专家智库入库专家。主要围绕大数据融合治理、时空建模与分析、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构建、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等方面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40余篇,其中SCL/EI收录10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获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全国高等教育GIS教学成果奖、重庆市规划和测绘科技进步奖等10余项。主讲《遥感原理与应用》、《城市空间建模与仿真》、《空间数据库》等课程。参编出版教材2部,指导研究生20余人。

周李磊,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学访问学者,现任重庆交通大学智慧城市学院地理信息与国土资源系主任。中国公路学会会员、中国生态学会会员、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会员,《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三峡生态环境监测》青年编委。主要从事资源环境遥感,生态系统服务流,“沙漠土壤化”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 / EI论文8篇,参与2部教材编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1项,重庆市博士后研究项目特别资助项目(一等资助)1项和重庆市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主讲《地理学综合》、《智慧生态与应用》、《基础生态学》、《土壤生态学》、《修复生态学与生态工程》等课程。被评为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特等奖优秀指导教师1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老师2次。指导研究生5人。

官冬杰,重庆交通大学智慧城市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学环境工学部,北京师范大学应急与减灾管理研究院访问学者。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获得者、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兼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地理学会理事、《中国环境科学》青年编委、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项目(重点示范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5项;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60余篇,SCI一区TOP收录30余篇,ESI论文1篇,论文总他引2800余次;出版专著4部。荣获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重庆市规划与测绘科技进步奖,国际会议优秀论文奖,地理学会优秀论文奖,川渝科技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等20余项。主要研究领域:智慧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大数据与云模型构建、三峡库区生态安全格局演化分析、生态补偿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量化、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与实践、生态系统服务流动路径模拟及扩散效应评估、土地利用情景模拟和预测和“3S”技术应用,水资源演变规律模拟、水安全评价与预测、水生态足迹仿真模拟等。

陈春,女,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主要从事GIS与国土资源开发、智能感知与城市交通安全领域研究。现任重庆交通大学智慧城市学院地理空间信息系教授,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博士生导师,兼任重庆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地理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流域空间规划分会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孪生与未来城市专委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策划与后评估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华人不动产研究会理事、中华建设管理与房地产研究会理事、重庆市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等国家级项目3项,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科技局、重庆市教委等省部级项目多项,获自然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在Land Use Policy、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城市规划》、《人文地理》、《城市发展研究》等学术期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0多篇,由科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3部,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地理》教材1部。

牟凤云,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中国GIS应用水平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教育与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北斗产教融合创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测绘地理信息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监事长,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重庆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第四届最受学生欢迎十佳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

主要围绕国土资源遥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城市扩展与演化、3S技术集成与研究、交通时空大数据智能感知、韧性城市与智慧防灾减灾等方面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主持主研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0余项,累计发表论文90余篇,参编专著、教材6本。荣获全国高等学校GIS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交通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重庆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教学成果三等奖、重庆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成果奖、重庆交通大学优秀教师质量专项奖、教学质量优秀奖、硕士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等重庆市及校级各级荣誉50余项。主讲校级一流课程《地图学》、《遥感地学分析》,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S技术集成原理与方法》,重庆市研究生优质课程《数字水文与数字流域》、重庆市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数字流域与防灾减灾》等课程,主持主研省部级及以上教改项目12项,编写专著5部。指导硕士研究生20余人,其中数人获得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以及优秀毕业生称号,多名硕士深造攻读博士学位。

彭博,男,汉族,1986年4月出生,重庆交通大学智慧城市学院副教授,美国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访问学者,工学博士。主要从事交通流分析、交通视频/图像自动识别、智能驾驶仿真测评等研究,迄今在中国公路学报、东南大学学报、西南交通大学学报、公路交通科技、ASCE年会等核心及以上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含1项重点项目)、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子课题3项目、省部级高等教育改革重点项目1项,主研国家自然基金青年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重大专项子课题2项,获重庆市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主要授课:《智慧城市概论》、《城市交通流视频解析技术》、《城市交通运行管控技术》、《城市规划原理》、《轨道交通运营组织》、《城乡道路与交通规划》、《交通科技论文写作》、《交通运输工程前沿讲座》、《交通运输类专业导论》、《停车规划与管理》等。

朱康文,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智慧城市学院院长助理兼学科与研究生管理办公室主任。重庆市环境科技专家库专家,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会员,《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三峡生态环境监测》青年编委,《Remote Sensing》客座编辑,《Land》《Sustainability》《Energies》等审稿专家。主要从事区域生态安全、生态评估、智慧生态等方面研究,获重庆市发展研究奖三等奖及地方级奖励等7项,获软件著作权3项。主持/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重点研发项目、重庆市重点项目、重庆市绩效引导专项、重庆市一般科研项目等20余项。在《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Scientific Reports》 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30余篇,主持/参与编制重庆市地方标准、团体标准、技术指南5项。


邓睿,博士,硕士生导师。毕业于浙江大学,主要从事陆表环境遥感、遥感大数据应用和地理时空模拟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讲《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等课程。主持和参与各级纵横向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

张用川,武汉大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校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校生态人居与绿色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政务信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综合交通智能运输专委会委员。主要从事智慧城市测绘与物联传感、社会感知计算和地理空间大数据挖掘的研究和政府信息化建设工作。主持或参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8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作为项目经理或技术骨干参与10余项政务大数据分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和智慧农业等纵向工程项目。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0余篇。荣获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

鲁兴林,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2023年6月毕业于重庆大学,获得电气工程博士学位,现从事电气工程和地球物理学交叉方向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理论和方法;近地表道路病害和堤坝渗漏地震探测方法;跨孔地震CT全波形反演成像;视频位移检测理论和方法研究。主持省部级纵向项目2项,横向项目2项,第一作者论文发表12篇,其中SCI 8篇,中文核心3篇,获软件著作权5项,获发明专利1项。主讲《地球科学概论》《城市安全监测与管理》等课程。


彭韵,女,讲师,重庆大学工学博士。主要从事智慧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等国家级项目3项,横向科研项目4项。在《Water Research》、《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Bioresource Technology》、《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中国环境科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自然指数期刊1篇、SCI 3篇、EI 2篇)。

赵德梅,女,博士毕业于深圳大学,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态环境遥感、GPP估算模型构建和模拟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基金)1项,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广东省区域联合基金-青年基金和深圳市可持续发展基金会深圳市科技计划等。以第一作者在《Geoderma》、《Catena》、《Remote Sensing in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和《Forest Ecosystems》期刊发表SCI论文4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

舒震,男,讲师,2022年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曾在华为担任软件研发工作,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遥感影像智能解译、建筑物规则轮廓提取、目标交互式精细分割、遥感影像云检测、图像生成等。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在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7篇,申请专利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