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时空信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顺利召开
日期:2025-03-28作者:编辑:智慧城市学院审核人:何荣波浏览量:
2025年3月26日,山地城市时空信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在重庆交通大学南岸校区明德楼408会议室成功召开。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李清泉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西南交通大学朱庆教授,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原山东建筑大学校长靳奉祥教授,重庆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周涛等3位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杰青、国家优青、清华大学李萌教授,国家杰青、北京大学彭书时教授,国家优青、北京师范大学何春阳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深圳大学涂伟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同济大学吴杭彬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大连海事大学李欣教授等8位学术委员会委员,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周建庭教授,科技处处长徐向阳教授,智慧城市学院(重庆智慧城市学院)领导班子、骨干教师、学生代表等10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分两阶段进行,分别由实验室主任蔡晓禹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清泉院士主持。
周建庭副校长代表学校致辞,对与会专家、学者的莅临指导表示欢迎,对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实验室建设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对实验室授牌以来取得各方面建设进展表示肯定。周校长指出实验室面向超大城市治理、数字重庆建设、33618现代产业集群等国家和地方战略需求,聚焦山地城市时空信息、智慧城市等领域取得一定进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学校将加强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与土木、交运、信息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全力支持实验室建设发展。周校长希望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各位专家、学者围绕实验室的研究方向规划、重大技术攻关、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给予前瞻指导和帮助支持。
周建庭副校长代表学校向李清泉院士颁发了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书,李清泉院士为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朱庆教授、靳奉祥教授、周涛书记,委员李萌教授、彭书时教授、何春阳教授、涂伟教授、吴杭彬教授、李欣教授等颁发了聘书。
会议第二阶段由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清泉院士主持。实验室主任蔡晓禹教授围绕实验室战略需求与定位、近期建设情况、代表性成果等方面进行了介绍,重点汇报了实验室三年发展规划和2025年实施计划。与会专家对实验室的建设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围绕实验室优势特色打造、研究方向凝练、人才团队引培、学科交叉融合、校企合作强化、体制机制健全等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李清泉院士针对实验室建设发展提出了四个方面的重要指导意见和要求,一是作为地方高校牵头建设的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一定要与学校主干学科建立密切联系,紧密结合重庆市城市建设和产业社会发展需要,加快与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二是加快团队建设,开展有组织科研,科学研究要做好“顶天”与“立地”合理平衡,切实服务地方城市建设、产业与行业发展需求;三是要强化与共建单位的深度协作,充分发挥与重庆市测科院、航天宏图等头部企业的合作基础,立足各自优势,开展大工程、大项目联合攻关;四是要加快完善实验室体制机制、编制年度报告、设立开放基金等工作。
周建庭副校长代表学校再次感谢李院士及各位专家的莅临指导,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优化、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制度完善等方面提出的非常宝贵的指导意见和要求,希望实验室认真梳理、加快落实,密切保持与各位专家的沟通请教,不断提升实验室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地方行业发展等方面能力。
会后,与会人员前往学校图书馆进行了合影留念。
山地城市时空信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依托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面向山地城市复杂环境,紧扣重庆市空天信息、智能网联等新兴产业发展,聚焦智能感知、时空信息应用基础理论与技术,发挥重庆市唯一测绘类重点学科与国家级一流专业、智能测绘与时空信息工程等学科专业优势,强化跨学科交叉融合,整合行业优势,推进协同创新。针对传统感知技术高精度时空信息获取难、多场景元素拼接融合难、多模态时空信息计算难等三个行业问题,开展高精时空信息智能感知、复杂场景建模与人机交互、多模态时空信息智能计算、时空大数据应用与服务等四个方向的科学研究,构建山区高精智能感知、复杂场景建模和交互、时空智能计算关键技术体系,助推山地城市典型场景时空数据产品研发与应用服务。
【关闭】